第(3/3)页 这是发现了什么,还是又在争夺首领位置。 听几只公鸡叫声不对,徐磊急忙越过铁丝网,快步朝灌木丛方向走去。 这是……好大一条菜花蛇! 等越过灌木丛,看到眼前景象时,徐磊也吃了一惊。 乱石堆里,一米多长,酒杯粗细的大家伙脑袋扬起,嘶嘶吐着蛇信子,眼睛里闪着幽光,显得狰狞恐怖。 菜花蛇学名又叫王锦蛇,属于青山镇山林中常见的大型蛇类。 据说最大能长到三米长,二十多斤重,躯体比茶杯还要粗,能囫囵吞下整只小猪仔。 这种体型虽然比不上热带的蟒蛇,但是在青山镇附近大山里,也算妥妥的恐怖级别了。 当然三米多长的菜花蛇徐磊只听人讲过,具体是真是假不得而知,反正他并未真正见到。 倒是他小时候和徐晋逛街玩,曾在卖药材的摊位上看过一条菜花蛇,有两米多点,十多斤重,标价二十多块。 还有条土布袋蛇,标价一百元,刚摆出没多久就被人买走,据说弄回家泡酒喝。 徐磊看后很羡慕,便和伙伴商量着捉条土布袋卖钱。 恰好徐晋说自己曾在老坟场见过一个土布袋蛇洞,于是两人一拍即合,便开始规划捉蛇大计。 在农村,八九岁熊孩子正属于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,他们完全没想到被蛇咬到后该怎么办。 至于怎么捉蛇?这方面大爷爷经验十足,曾经给徐磊“科普”过很多次,他到现在还记得清楚。 抓蛇一般分为白天和晚上两个时间段,白天蛇类一般喜欢在洞外晒暖,也是最容易捕捉的时候。 另外它们好像不会挖洞,一般是占据老鼠洞或者石缝。所以只要看到洞口光滑,附近有蛇蜕和蛇粪,里边准有大蛇存在。 蛇粪形状很好辨认,和老鼠粪特别像,但是有股说不出的腥臭味,而且里边掺杂有或黄或白色的粉末,还有未经消化的老鼠毛或者鸟羽毛。 当然到了蛇类交配的季节,它们还会在草丛中留下盘卧的痕迹。 大爷爷当年不但打猎一绝,捉蛇也是高手,他甚至能够根据这些痕迹和蛇蜕分辨出蛇的种类和雄雌。 这并非夸张,徐磊后来验证过,雌蛇粪便的确要比雄蛇的细腻些。 除了白天,夜晚也是捉蛇的好时机。天黑到凌晨这个时间段,它们最活跃。 尤其四五月份,蛇类一般晚上出来寻伴配对。 所以如果看到一条雌蛇,附近十有八九还有条雄蛇。 至于捉蛇的地点,一般都是老坟地、河堤上、高坡田埂。除去一些水蛇外,大部分蛇类都喜欢呆在向阳干燥的地方。 徐家沟这边捉蛇方法也不少,一些胆大头铁的赶山人喜欢用徒手捉。 无论毒蛇还是无毒蛇,统统两只手搞定。 徐磊曾经见过大爷爷施展过多次,看到蛇,找准位置,迅速下手摁住蛇头。然后再用手抓住蛇脖子,另一只手托住蛇躯体,放入袋子里就行。 当然这个方法必须要熟悉蛇性,手法讲究快准狠。因为稍有差池,就可能被蛇反身咬到。 另外还有木棍捕蛇,和前一种类似:用木棍卡住蛇脖子,然后再捉脖子和蛇躯。这种方法比单纯徒手安全,也是捕蛇人最常用的。 当然徐磊他们虽然傻大胆,但并非真傻到无药可救,捉蛇没敢这么头铁。 两人悄悄把大爷爷家几个竹编蛇笼偷出,捉了一只癞蛤蟆放入里边,然后趁着夜色来到老坟场,放置在蛇洞前。 别说,两人运气不错,刚放一晚上,就抓了条土布袋蛇。 等他们抬着蛇笼得意洋洋回家,却把两家大人吓得够呛。 土布袋学名叫短尾蝮,这玩意儿有剧毒,一旦咬到人可不是闹着玩的。 咬伤部位会高度肿胀,很多人疼的哭爹喊娘,嗷嗷乱叫。 单单疼痛还是小事儿,甚至有人丢了性命。 万幸两个熊孩子没出什么意外,挨了顿竹笋炒肉后,土布袋被拿到街上卖掉。 至于钱,大人没收了。 至于眼前这条菜花蛇,虽然无毒,但也不是省油的灯。 这东西游动速度快,性子非常野,而且攀爬能力非常强。 它们可以上树钻鸟巢,偷吃鸟蛋捉小鸟;爬到房梁上捉老鼠;还能进鸡窝偷鸡蛋,吞食小鸡仔。 当然,也有很多人把菜花蛇当成家蛇,遇到了一般不会打死。 第(3/3)页